《衣带诏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,它出自于东汉末年,与曹操有关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建安五年(200年),刘备逃离曹操的控制,前往冀州投奔袁绍。在离开之前,他将一封密信缝入自己的衣带中,这封密信就是后来所说的“衣带诏”。信中刘备向董承表达了自己的不满,并表示愿意共同谋反,推翻曹操的统治。
然而,这封信最终还是被曹操发现。曹操得知后大怒,开始对参与此事的人进行追查和镇压。最终导致董承、王子服等人被杀,而刘备也因此不得不逃离许都,开始了他后来成为蜀汉开国皇帝的传奇生涯。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,也体现了曹操的强势和猜忌心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衣带诏”在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,更多的是出现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。罗贯中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将“衣带诏”的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,使其更加戏剧化和富有传奇色彩。尽管如此,《衣带诏》仍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,常被用来形容秘密的密谋或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