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临时结构体系,主要用于支撑施工人员、材料及设备。其特点是结构稳定、搭设灵活、拆卸方便,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中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,国家及行业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、使用、检查与维护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。
以下是对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》内容的总结,并结合关键要点以表格形式展示,便于查阅与理解。
一、技术规范主要
1. 适用范围
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、构筑物等施工现场中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、使用和拆除作业。
2. 材料要求
- 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,表面无裂纹、锈蚀、弯曲等缺陷。
- 扣件应为可锻铸铁或钢制,不得有裂纹、气孔、砂眼等质量问题。
- 脚手板应选用木制或钢制,厚度不小于50mm,材质坚硬且无腐朽现象。
3. 搭设要求
- 搭设前应进行施工方案设计,明确立杆间距、步距、连墙件设置等参数。
- 立杆应垂直,基础应坚实平整,必要时需做垫层处理。
- 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连接应牢固,扣件拧紧力矩应符合规定(一般为40-65N·m)。
4. 构造要求
- 架体高度超过24米时,应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。
- 连墙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,确保架体与建筑物之间有可靠连接。
- 严禁将脚手架与模板支架、起重设备等连接在一起。
5. 使用与检查
-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架体稳定性、扣件松动情况、脚手板铺设是否完整等。
- 每次大风、暴雨后应进行专项检查,确保安全。
- 禁止超载使用,严禁在架体上堆放重物或作为吊装支点。
6. 拆除要求
- 拆除前应制定专项方案,明确拆除顺序和安全措施。
- 拆除时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,严禁上下同时作业。
- 拆下的构件应及时清理、分类堆放,防止损坏。
二、关键指标对比表
项目 | 规范要求 | 说明 |
钢管直径 | φ48×3.5mm | 常用规格,符合国标 |
扣件类型 | 直角扣件、旋转扣件、对接扣件 | 根据连接方式选择 |
立杆间距 | ≤1.5m | 通常根据荷载计算确定 |
步距 | ≤1.8m | 保证施工人员操作空间 |
剪刀撑设置 | 每6-7跨设置一道 | 提高整体稳定性 |
扣件拧紧力矩 | 40-65N·m | 确保连接牢固 |
脚手板铺设 | 满铺、铺稳、无探头 | 防止人员坠落 |
连墙件设置 | 每层设置,间距≤两步三跨 | 确保架体与主体结构连接 |
最大搭设高度 | ≤50m | 超过需专项设计 |
三、结语
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。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,加强现场管理与技术交底,确保脚手架搭设质量与使用安全。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与严格的检查制度,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,提升工程整体管理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