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意思简述】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,尤其是对与爱人共处一室、在烛光下倾诉心事的渴望。诗句中的“西窗”象征着家的温暖,“剪烛”则暗示着深夜独坐、灯下沉思的情景,整体意境温馨而深情。
一、诗句出处及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 |
原文 | 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 |
创作背景 | 李商隐因仕途不顺,长期漂泊在外,这首诗是他在巴蜀地区所作,借夜雨抒发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。 |
二、字面意思解析
词语 | 解释 |
何当 | 何时能够 |
共剪 | 一起剪烛芯 |
西窗 | 家中的窗户,象征温暖与团聚 |
烛 | 灯烛,代表夜晚的陪伴与温情 |
三、深层含义与情感表达
方面 | 内容 |
情感主题 | 思念、孤独、渴望团圆 |
意象运用 | 夜雨、西窗、烛光,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|
情感层次 | 表层是写景,深层是抒情,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|
四、现代意义与启示
方面 | 内容 |
文化价值 | 成为表达思念与亲情的经典意象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文学作品、影视剧中表现深情厚谊 |
生活启示 | 提醒人们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,勿让思念成为遗憾 |
五、总结
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古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它描绘了诗人对团聚生活的向往,也反映了人在异乡时的孤独与思念。通过这一句诗,我们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,也能从中体会到跨越时空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