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严选问答 >

形销骨立出处于哪里

2025-09-18 22:56:09

问题描述:

形销骨立出处于哪里,时间来不及了,求直接说重点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8 22:56:09

形销骨立出处于哪里】“形销骨立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极度消瘦,身体虚弱,甚至到了皮包骨的程度。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词时,会好奇它究竟出自哪部古籍或文学作品。下面将对“形销骨立”的出处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
一、

“形销骨立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用以描绘人物因病、饥饿、忧思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极度消瘦状态。虽然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,但其具体出处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的差异。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,该成语源自《史记》或《后汉书》,但在实际典籍中并未直接出现“形销骨立”这一完整表述。因此,它的来源可能更偏向于后世文人的引用和演变。

此外,“形销骨立”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的悲惨命运、精神上的痛苦或身体的衰弱,具有强烈的形象性和感染力。

二、出处一览表

成语 出处 文献类型 说明
形销骨立 未见于《史记》《后汉书》等经典文献 古代典籍 该成语未在正史中找到确切出处,可能是后人综合提炼而成
形销骨立 见于清代小说《红楼梦》 文学作品 在《红楼梦》中曾有类似描述,用于形容人物体态消瘦
形销骨立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现代语言 被正式收录为常用成语,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

三、延伸理解

尽管“形销骨立”没有明确的原始出处,但它在文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,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常见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,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人物的处境与情绪。

在现代,人们在描写人物形象、情感状态时仍会使用这一成语,尤其是在文学创作、影视剧本或新闻报道中,用来强调某人因某种原因而变得极度虚弱或憔悴。

四、结语

“形销骨立”虽无确切的原始出处,但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它都承载着对人物状态的深刻描绘,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之一。了解其来源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