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叶落归根前面一句是什么】“叶落归根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最终回到其根源或本源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“叶落归根”其实是一句完整诗句中的后半句,前一句是什么呢?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。
一、
“叶落归根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诗中,原句为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……”
但这里并没有“叶落归根”这句。实际上,“叶落归根”最早见于《红楼梦》中,是贾宝玉所说的一句话:“我虽不才,也愿效犬马之劳,只恐叶落归根,难报大恩。”
不过,在民间广泛流传的“叶落归根”前一句是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,这句话出自清代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》。整句为: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后来被误传为“叶落归根”的前一句,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误解。
因此,从文学角度来说,“叶落归根”并非出自同一首诗,而是在不同语境下被引用和演变。但在现代语境中,人们常把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作为“叶落归根”的前一句来使用。
二、表格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叶落归根 |
出处 | 《红楼梦》(贾宝玉语);民间广泛引用 |
前一句 | 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(出自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) |
原意 | 比喻事物最终回归本源 |
文学背景 | 龚自珍原句为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表达对故乡、亲人或本源的思念 |
误解来源 | “叶落归根”与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被混为一谈 |
三、结语
“叶落归根”虽然常被误认为有固定的前一句,但实际上它并不属于某一首特定的诗,而是随着文化发展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含义。在日常使用中,将其与“落叶不是无情物”结合,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。了解这些背景知识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