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声色俱厉的意思】“声色俱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说话时语气严厉、态度强硬,甚至带有威胁的意味。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声音的严厉,也包含了脸色的严肃,因此“声”和“色”都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表达方式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声色俱厉 |
拼音 | shēng sè jù lì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言声色俱厉,使人不能对。” |
字面意思 | “声”指声音,“色”指脸色,“俱厉”即都严厉。整体意思是: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。 |
引申含义 | 形容人说话态度强硬、语气严厉,有时带有威胁或责备的意味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描写人在生气、愤怒或批评他人时的表现,也可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性格。 |
近义词 | 声泪俱下(情感强烈但不完全相同)、怒不可遏、怒发冲冠 |
反义词 | 温声细语、和颜悦色、轻声细语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日常用法
- 老师看到学生上课讲话,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他。
2. 文学描写
- 他在会议上声色俱厉地指责对方的失误,令在场的人都感到紧张。
3. 影视作品
- 在电视剧中,父亲面对儿子的叛逆行为,声色俱厉地警告他不要再犯错。
三、使用注意
虽然“声色俱厉”可以表达强烈的不满或警告,但在实际交流中,过度使用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,甚至影响人际关系。因此,在正式场合或与人沟通时,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,避免因语气过重而造成误解。
四、总结
“声色俱厉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既表达了说话的严厉,也体现了态度的坚决。它适用于多种语境,但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,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。了解并恰当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