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济于事的词语意思】“无济于事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努力在实际效果上毫无帮助,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徒劳”和“无效”,常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结果的无奈或失望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无济于事 |
拼音 | wú jì yú shì |
解释 | 指对事情没有帮助,不能解决问题,起不到任何作用。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虽则无济于事,然其心可嘉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行为、方法或措施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效果。 |
近义词 | 无用、无效、徒劳、白费力气 |
反义词 | 有效、有帮助、有用、见效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中 | 他提出的建议虽然好,但已经晚了,无济于事。 |
学习中 | 考前突击复习,对于考试来说无济于事。 |
生活中 | 看病时才想起体检,此时无济于事。 |
情感中 | 她的道歉来得太迟,无济于事。 |
三、常见误区
1. 误用为“无助”:
“无济于事”强调的是“没有帮助”,而不是“感到无助”。例如,“他的处境很无助”是情感上的描述,而“他的帮助无济于事”则是指帮助没用。
2. 与“无能为力”混淆:
“无能为力”表示“没有能力去做某事”,而“无济于事”强调“做了也没用”。
3. 语气轻重不同:
“无济于事”通常带有轻微的否定意味,而“毫无作用”则更加强调完全无效。
四、总结
“无济于事”是一个表达“无效”的成语,适用于各种情境中,尤其在指出某些行为或努力缺乏实际效果时非常贴切。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,有助于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