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风行草偃什么意思】“风行草偃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种强大的影响力或风气的传播,使得周围的人或事物都随之改变或顺从。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意思是说,君子的品德像风一样,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,当风吹过草时,草就会倒伏。
一、
“风行草偃”原意是指风吹过草地,草自然倒下,比喻上位者对下层者的影响力巨大,能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或群体行为的变化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力,尤其在政治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中使用较多。
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无形之中”的影响,而非强制性的命令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它往往带有褒义,表示一种正面的引领作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风行草偃 |
拼音 | fēng xíng cǎo yǎn |
出处 | 《论语·颜渊》 |
原意 | 风吹过草地,草自然倒下 |
引申义 | 上位者对下层者的影响力,带动整体变化 |
使用场景 | 政治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的引导作用 |
褒贬色彩 | 褒义(强调正向影响力) |
近义词 | 潜移默化、耳濡目染 |
反义词 | 逆风而行、固执己见 |
现代用法 | 形容某种趋势或风气的强大影响力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现代社会中,“风行草偃”常被用来描述政策导向、媒体舆论、社会潮流等对大众行为的影响。例如,一个国家推行环保政策,若能深入人心,民众便会自觉践行绿色生活,这就是“风行草偃”的体现。
此外,该成语也提醒我们,作为领导者或有影响力的人,应注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,因为其影响力远胜于简单的说教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风行草偃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的概括。理解它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各种社会变化与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