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膝语蛇行的意思和造句】“膝语蛇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非常恭敬、卑微地跪在地上说话或移动,常用于描述臣子对君主的极度服从或奴颜婢膝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多用于讽刺那些没有骨气、一味讨好他人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膝语蛇行 |
拼音 | xī yǔ shé xíng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按剑而跽曰:‘客何为者?’张良曰: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’项王曰:‘壮士!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啖之。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项王未有以应,曰:‘坐!’樊哙从良坐。……”(虽非直接出处,但后世常用此成语形容极度卑躬屈膝) |
释义 | 形容人像蛇一样匍匐前进,像跪着说话一样恭敬,形容极度卑微、顺从的行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的奴性行为或无骨气的表现。 |
近义词 | 奴颜婢膝、低声下气、唯命是从 |
反义词 | 傲骨铮铮、刚正不阿、自尊自强 |
二、例句分析
例句 | 说明 |
他为了升官,竟在上司面前膝语蛇行,令人作呕。 | 表示此人为了利益,完全丧失了尊严。 |
在那个年代,许多官员为了保命,只能膝语蛇行,不敢直言。 | 描述当时社会压抑的环境和人们的无奈处境。 |
他的表现让人想起古代的奴才,真是膝语蛇行,毫无骨气。 | 用成语批评一个人缺乏独立人格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- 适用场合:可用于文学作品、历史评论、社会现象分析等。
- 注意语气:由于该词具有强烈的贬义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冒犯他人。
- 避免滥用:不宜用于日常口语中,以免显得刻薄或不合时宜。
四、总结
“膝语蛇行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含义深刻的成语,用来形容极度卑微、顺从的行为。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某些社会现象,也常被用来批判现代生活中缺乏原则、一味讨好的人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,确保表达得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