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火光阴出处】“石火光阴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时间极其短暂,如石头撞击时迸发的火花般转瞬即逝。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,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。
一、成语“石火光阴”的出处
“石火光阴”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行次昭应县道上》诗中,诗句为:
> “石火光阴不待人。”
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短暂、时光易逝的感慨。后世在引用时,常将“石火光阴”作为一个整体使用,比喻时间非常短暂,稍纵即逝。
二、成语释义与用法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 | 石火光阴 | 
| 拼音 | shí huǒ guāng yīn | 
| 出处 | 唐·李商隐《行次昭应县道上》 | 
| 含义 | 形容时间极短,如石头碰撞时的火花一样短暂 | 
| 用法 | 多用于感叹人生短暂或时间飞逝 | 
| 近义词 | 白驹过隙、弹指之间、转瞬即逝 | 
| 反义词 | 长年累月、日久天长 | 
三、文化意义与现实应用
“石火光阴”不仅是一个文学表达,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它提醒人们珍惜时间,把握当下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被广泛应用于励志文章、演讲稿、书籍标题等场合,强调时间的重要性。
此外,“石火光阴”还常被用来描写历史事件的迅速更替,如战争、政治变革等,体现历史的瞬息万变。
四、总结
“石火光阴”这一成语源自唐代诗歌,寓意深刻,常用于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。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,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之一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,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体现了汉语语言的魅力和智慧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含义,欢迎继续提问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