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倒打一耙的意思】“倒打一耙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原意是指在战斗中,被打败的一方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,反而反过来诬陷对方。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对别人进行无端指责,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,甚至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。
这一说法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,当一方战败后,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或失败,故意反咬一口,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对方。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,也常常带有欺骗性。
一、
“倒打一耙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那些在面对错误或失败时,不是自我反省,而是将责任推给他人,甚至进行无端指责的行为。该词形象地描绘了“先败后诬”的心理和行为模式,常见于政治、舆论、职场等场合。
它强调的是“颠倒黑白、嫁祸于人”的行为方式,通常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倒打一耙 |
拼音 | dào dǎ yī pá |
出处 | 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,后演变为常用成语 |
本义 | 战败后反诬对方,推卸责任 |
引申义 | 指无端指责他人,颠倒黑白,嫁祸于人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不诚实、不负责任的行为 |
例句 | 他明明是错的,却倒打一耙,把责任全推给了别人。 |
褒贬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政治斗争、职场冲突、舆论争议等 |
同义词 | 推诿责任、栽赃陷害、颠倒是非 |
反义词 | 自我反省、勇于担责、实事求是 |
三、结语
“倒打一耙”虽然字面看似简单,但其背后蕴含的是人性中常见的逃避与推脱心理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此类行为,学会正视问题、承担责任,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与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