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】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表现出极度的冷漠、毫无反应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痛苦、请求或突发事件时,没有表现出任何情感波动或行动意愿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无动于衷 |
拼音 | wú dòng yú zhōng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郑人贪,而好利,不思其后,必有大患。吾虽无动于衷,然不能不忧。” |
含义 | 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,毫无反应或情绪波动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冷淡、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。 |
近义词 | 冷眼旁观、漠不关心、无动于中 |
反义词 | 感同身受、感奋不已、热血沸腾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工作场合 | 上级批评下属工作失误,下属却面无表情,毫无反应。 |
社会事件 | 看到新闻报道有人遭遇不幸,周围人却无动于衷,甚至嘲笑。 |
家庭关系 | 孩子生病住院,父母却依旧忙于自己的事情,不闻不问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- 误用点1: “无动于衷”强调的是“内心毫无波动”,而不是“表面不动声色”。
✅ 正确:他听到这个消息后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显得无动于衷。
❌ 错误:他表面上很冷静,所以无动于衷。
- 误用点2: 不适合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客观事物。
✅ 正确:他对别人的请求无动于衷。
❌ 错误:天气变化对他无动于衷。
四、总结
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表达冷漠、无情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外界刺激时的消极反应。在日常生活中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但也要注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误用。理解其含义并正确运用,有助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。